市场监管总局:信用记录既在数据库里 更在百姓心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徐想/摄(图片来源:国新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5日讯 (记者 佟明彪 苏兰 )“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和监管对象,借助信用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共识和有力抓手……”2月1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介绍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有关情况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向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拥有近1700万家食品生产经营者、14亿消费群体和每天近40亿斤的消费量。”王铁汉表示,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信息归集公示、信用档案建设、信用联合惩戒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在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和黑名单制度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信用与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积累了实践经验。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1月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科学研判企业违法失信的风险高低,根据监管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王铁汉从三个方面强调了《意见》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好信用监管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主体责任落实更加到位。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共用,数据库里汇聚了多个条线多个部门多个数据,“数”网恢恢疏而不漏,能让失信企业无处遁形,倒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
其次是监管更加精准高效。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靶向发力、直击失信者痛点,能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企业、环节、领域精准监管,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多地集中到风险较高以及违法失信的主体上。
此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诚信。对守信者树先进、强褒奖,利用市场机制作用,放大诚信企业的“口碑”效应,实现优胜劣汰。
“‘食’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食品行业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诚信、良心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对失信无良企业,我们将坚决予以打击,出重拳、强震慑、利剑高悬,让不法分子不敢违法、违不起法。对于企业来说,信用记录既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里,更在老百姓、消费者的心中。在这里,也呼吁大家信用消费,共同抵制无良企业,人人监督、人人曝光,使守法守信者畅行天下、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王铁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