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市场监管局“互联网+明厨亮灶”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案例
一、实际案例概况
(一)实施背景
1.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同时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作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我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数字强省”建设重大突破。
《数字日照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20—2023年)》中提出:“推动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智慧化水平。建设智慧监管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部署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系统,依托三级网络系统,汇聚多部门监管相关业务数据,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监管辅助、舆情管理、决策支持等应用系统。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整合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平台,实现执法全程可留痕可追溯。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执法,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
2.现实背景
2019年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整合了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价格监督检查等部门职责,短期内面临人少事多、专业化能力不足的困难。尤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随着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粗放、落后的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监管需求,亟需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二)案例简介
近年来,日照市市场监管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国家、省市场监管系统智慧监管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下,围绕数字治理、网络赋能,坚持将市场监管效能提升与解决好双循环堵点、改革难点、发展短板、民生烦点结合起来,立足打造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监管网络,在日照高新区试点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建设。搭建融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监管辅助、舆情管理、决策支持等应用系统为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促进监管提效、主体自律、风险管控、公众参与实现“四到位”。缓解了基层人少事多的监管矛盾,初步打开了基层市场治理新格局。
二、实践案例具体做法
(一)案例详情
1.建立“一库”,推动监管数据化。以“全面、准确、动态”为标准绘制辖区重点食品经营主体的“全息画像”。一是多方位归集市场主体数据。将登记、经营、监管等各方面信息统一采集、汇总,通过平台数据比对及现场核查等方式,对数据真实性进行甄别,确保归集数据准确无误。二是数据实时动态更新。后台可设定自动提示功能,督促入驻单位及时更新证照、自查情况等信息,确保数据实时维护,实现对市场主体信息的动态跟踪和精准掌握。三是数据搜索精准匹配。监管人员通过平台数据库可以快速锁定每一家酒店、每一处后厨、每一台设备、每一名从业人员,实现问题精准锁定、靶向监管。目前,平台对高新区学校(幼儿园)食堂、中央厨房、大中型餐饮等重点餐饮单位的覆盖率达到100%。
2.打造“两图”,推动监管精细化。推动实现监管“智能化”与“网格化”相融合。一是打造市场主体分布地图。实地核对市场主体地理位置,在电子地图上精准标定经纬度。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监管人和监管职责。一张地图可以展示辖区所有重点餐饮单位的分布情况和相应的监管人员,实现“挂图作战、挂图督战”。二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图。通过综合行业风险、主体规模、自查落实、巡检结果等数据,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在地图上以“A、B、C”标注其风险登记。对运行好、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以线上巡查为主;对运行差、风险高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和频率,避免“安全隐患”演变成“安全问题”。
3.开通“三方端口”,推动治理多元化。一是开通监管人员实时监管端口。监管人员可通过平台“明厨亮灶、AI抓拍、动态分析、智能预警”等模块开展线上巡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同时可通过手机APP完成电子检查表格的录入、告知、公示和整改反馈,实现跟进巡查、闭环治理。二是开通经营主体动态自查端口。监管人员通过平台远程发布自查任务,商户通过“查安康”APP“五定”(定时、定位、定人、定景、定事)防伪技术进行自查自纠,平台自动将自查结果同步到数据云,无法篡改,自查全面透明、确保问题发现整改到位。通过日查、周检、月调度,增强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三是开通公众参与监督端口。开发智慧监管平台公众端“查安康”APP,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一店一码”,方便消费者扫码查看经营者信用信息、后厨实时画面、设备基本信息、入驻商户的经营许可、人员证件、索证索票、安全制度、监管巡查等情况。开通“直通负责人”“用户评价”等板块,开展在线投诉咨询、公开评价反馈,使消费者成为监督员,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实施效果
1.风险辨识更加清晰。通过以问题导向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排查风险隐患,可以在兼顾时效和高效的同时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为例,依托智慧监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系统会根据现场检查结果、自查落实情况、后厨监控在线时长、物联网设备运转情况、公众评价打分等数据自动生成食安指数和区域内排名。监管人员参考指数排名对餐饮单位实施分类定级管理,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监管模式,显著提升了基层监管部门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为精准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和探索实施预防性监管打下基础。
2.部门监管更加有效。通过智慧监管,实现了监管资源与力量的优化配置,监管覆盖范围和时段更加完整,通过远程监测替代人力巡查,通过数据分析替代人工统计,节约了监管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监管人员在现场检查中通过手机APP填写电子检查文书,商户扫描整改二维码就能查看存在问题,自助上传整改后的照片、视频,监管人员只需在后台审核即可完成复查。将原来需要多次上门才能完成的闭环监管,缩减为一次上门、数据跑腿。同时相关数据全部在线留痕、自动统计,能够根据需要导出汇总表格,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基层监管人员不足的困境。
3.主体自律更加到位。通过“五定防伪技术”和“线上问题整改”,能准确反映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真实情况,让监管对象准确认清问题和差距,明确整改方向,实现诚信自律经营。同时平台上线“食安资讯”、“培训考试”模块,运用“人脸抓拍识别”确保学习时长,使从业人员“真听、真看、真学”,有效掌握经营所需的食品安全知识。以学校食堂为例,校长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的安全管理负总责,但即使校长再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也无法随时紧盯食堂管理。运用智慧监管后,校长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查看食堂内部的运行画面,并且了解进货查验、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的落实情况,智慧监管已经成为帮助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工具。
4.公众参与更加便捷。商户通过平台公示自身证照信息、后厨视频、食安指数,展示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为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管理更规范的门店消费提供参考;消费者通过在线反馈、公开评价,真实表达对食品卫生、服务水平的看法,点赞与差评都将影响食安指数变化,倒逼经营主体加强自律,提升安全水平;监管部门通过后台跟踪查看消费者的意见和商家的反馈,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并跟进处置。实现了监管部门、食品商户、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根本处入手,改变少数人管多数人的现状,开创多数人管少数人的局面,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三、实践案例创新点及建议
(一)案例实施的创新点
1.五定自查督促主体自律。商户通过“五定”(定时、定位、定人、定景、定事)防伪技术进行自查自纠,平台自动将自查结果同步到数据云,无法篡改,自查全面透明、确保问题发现整改到位。通过日查、周检、月调度,增强市场主体自律意识,提升经营主体管理水平。
2.三方合作降低推广阻力。为解决在推广过程中商户购买摄像头等硬件的资金问题,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日照分行、北京金和网络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形成由农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金和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市场监管分局负责推广入驻的共建共赢合作新模式,实现商户“零成本入驻”,有效降低平台推广的阻力。
3.优化提升促进平台发展。平台自2020年5月试点运行以来,不断收集监管人员、入驻商户、消费者的意见建议,并结合积累的监管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不断优化系统、完善功能。在日照高新区试点开展智慧监管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食安高新”智慧监管平台于2020年12月更名为“食安日照”,实现了从区级试点到市域推广的跨越;2021年1月,在增加药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板块后,平台升级上线“日照市场监管”监管端APP,同时将商户端、公众端并入全国性社会共治软件“查安康”,涵盖多领域、覆盖多群体的综合性智慧监管系统已初步形成。
(二)推广价值
通过运用“互联网+名厨亮灶”智慧监管手段,破解了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分散不清、公众参与不高、责任落实不畅等痛点问题,补齐了人工监管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实时监管的短板。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警,初步实现海量数据“一库聚合”、企业画像“一屏呈现”、风险预警“一图可知”、日常监管“一机掌握”,实地检查项目减少70%,实地检查时间减少60%。实现信息透明化、自查规范化、监管智能化、维权便捷化、监督多元化,形成监管部门、食品商户、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根本处入手,改变少数人管多数人的现状,开创多数人管少数人的局面,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格局。入驻商户的整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得到了消费者和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对市场监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