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主播们的“福利”,你敢信吗?
基本案情
2022年5月19日,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直播抽检不合格线索,反应xx服饰店(以下简称:当事人)在网络直播销售时涉嫌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且直播销售的休闲牛仔裤经2021年杭州市流通领域(网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为不合格。经批准于2022年5月24日立案开展调查。
经调查,当事人销售的休闲牛仔裤耐干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使用说明项目检测结果不符合监督抽查要求中的GB 18401-2010、GB/T 29862-2013、GB/T 5296.4-2012标准及《2021年杭州市流通领域(网络)“牛仔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要求,判定为不合格,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检申请。涉案休闲牛仔裤进货价格为51元/条,销售价格为99元/条,涉案牛仔裤同批次共购入55条,违法所得2640元,货值金额5445元。
当事人的主播在介绍涉案休闲牛仔裤过程中,采用“两位数啊,只有今天有这个价格,明天过来,后天过来都没有这个价了,今天开价99,倒计时”等话术推销涉案产品,经核查,涉案产品在2021年7月29日至2021年10月16日期间均存在销售记录,销售单价均为99元,与主播描述不符。涉嫌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
定性与法律适用
当事人销售不合格牛仔裤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二条“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规定,属于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当事人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第二款和第六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参照《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的指导意见》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三)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如实陈述违法事实并主动提供证据材料的;(三)违法行为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的规定,建议对当事人从轻处罚。鉴于当事人初次违法,能够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违法事实并主动提供证据材料;违法行为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故宜适用从轻处罚。
处罚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鉴于当事人已对涉案产品进行报废处理,故不再另行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对当事人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作没收违法所得2640元、罚款2722.5元的行政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有关法律对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之规定,因当事人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无违法所得,对当事人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违法行为作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最终,上城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合并处罚如下:1、没收没收违法所得2640元;2、罚款52722.5元。
案件提醒
目前在网络直播带货领域,为了促销产品,主播们研究出了一套套话术,例如限量、改错价、和商家现场砍价等等。这类行为采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涉嫌价格欺诈,属于不诚信的违法行为。网络主播在推销产品时,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切实加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另外,上述案件中提及的纤维含量反映了产品的真实属性,纤维含量名实不符或未明示将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色牢度差的服装,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服装时要注意查看服装的外观质量、洗标和生产厂家信息。可以从面料手感、布面瑕疵、色差、污渍、缝制、拉链、纽扣的牢度程度等进行观察,对于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衣服要及时止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