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为纲 发掘红安苕品牌新发展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中国品牌质量网讯 (本刊通讯员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涂艳红 ) 红安苕产业作为我县“1+5”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既是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红苕产业链实施方案》《红苕产业链奖补方案》等系列政策,扶持做优做强我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了红安苕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以规模化、产业化、融合化为重点,抓招商、强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延伸红苕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惠农政策,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建设,推动红安苕品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红安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爱下,在各级职能部门悉心指导下,我县红苕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我县2023年耕地面积为98.61万亩,红苕种植面积24.2万亩、产量59万吨,综合产值39.3亿元。其中,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244家,千亩连片种植示范基地4个(张家畈村、福德桥村、龙潭寺村、西林村),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全县共有红苕加工销售企业3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红苕转化加工能力突破40万吨,其中鲜食型红薯占比超60%。全县9家电商销售公司合计销售红安苕系列产品达3.8亿元,八大品类(鲜食类、面食类、精粉类、粉丝类、休闲食品类、饮料类、酒水类、蔬菜类)、100多个品种的红苕加工产品在市场持续走俏。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红苕种苗良种良发。2022年7月,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组建成立红安红薯“科技小院”,主要任务是开展红安苕种苗脱毒和新品种研发,目前年产脱毒种苗3亿株,2024年4月,湖北红安红薯科技小院入选“最美科技小院”。
今年我县24家市场主体一季度红苕育苗面积达1000亩,预计可供应80万亩种苗,主要品种为西瓜红、龙9、济薯25、商薯19等,本地品种骑龙红、紫檀红、姜牌红也在逐步扩大育苗面积。除供应本地种植主体外,育苗主体积极与外地种植户对接,目前种苗外销至襄阳、河南等地。
(二)建设高标准红苕种植基地。全县已建成50个百亩以上红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肥一体化)基地。为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我县积极组织市场主体观摩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使广大种植户通过“理论学习+田间实践”方式,提升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
(三)制定红安苕地方标准。农业农村局参与起草的省地方标准《红安苕栽培技术规程》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局的评审并予以发布,为进一步推动“红安苕”产业的发展,今年年初己立项起草《红安苕脱毒种薯(苗)繁育技术规程》、《红安苕平栽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两项省地方标准;6月20日,立项的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红安苕》顺利通过省局评审,红安苕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产品质量系列标准的制订,为“红安苕”产业的健康发展、品牌创建起到了切实的保障、提升作用。
(四)开展红安苕系列标准培训。3月18日,国中欣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承办的红安县红安苕产业链质量提升培训活动圆满完成。本次培训邀请了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专家、湖北省甘薯首席专家杨新笋,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品牌专家田春庄博士,为全县相关种植加工企业负责人讲解了《品种在甘薯产业提质增效中的作用》《消费下行,产品内卷时代的品牌突围》、红安苕栽培技术规程相关标准。通过培训活动提高红安苕产业链种植技术和品牌价值,以促进红安苕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标准化建设的启示与意义
红安县红安苕产业链质量提升是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产业链质量省级示范项目。专家组对红安县红安苕产业链一、二、三产业相关企业开展了调研诊断,制定了红安苕种植技术规范,开展了产品检测活动,并制定了相应一企一策质量提升建议。通过开展苕产业链质量提升活动,有效助力革命老区苕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县)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提升的系列部署成势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