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交通 > 行业信息 正文

力争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80万辆!绿色低碳成都,这些行动将启动

2022-01-11 来源:央广网 阅读量:

  2021年,成都市优良天299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率81.9%,创下2013年以来最好成绩;2021年1-11月,锦江流域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支流水质明显改善,全市地表水质总体呈优,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

  在成都,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日益彰显,迈入2022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描绘出新的城市图景,下一步如何落实?

  “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牢牢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从结构上、源头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努力为市民群众供给更优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生态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阵地的主力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已经有了清晰的路线图,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支持绿色低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推动优化空间结构 成都将全面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在成都遥望雪山,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靓丽名片。根据2021年成都观山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成都有63天可“遥望雪山”,创造了新的观山记录。

  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的背后,是成都从结构上、源头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为市民群众供给更优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生态福祉。下一步,将如何推动空间结构调整,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聚焦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任务,将进一步加强工业源污染防治,推动现有制造业提质增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测算,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且消除重污染天,成都市移动源减排比例应达到80%以上。为此,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推动优化交通结构,“我们将协同有关部门,探索划定‘低碳交通示范区’‘绿色物流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升0.5%,成都全市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80万辆,基本淘汰全市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结合成都市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需求实际,聚焦重点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目前已划定133个环境管控单元,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入1502.9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8%,建立了“1+5+N”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下一步,如何通过细化落实“三线一单”,推动优化空间结构?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类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同时,结合污染点源分布和污染影响范围,对工业用地开展分区施策,确保城市风道系统阻隔污染和促进通风的双重功效不受破坏,合理设置企业用地与周边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受体的位置关系。

  此外,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积极探索EOD城市发展模式,增强绿色竞争力,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向产业单元集中布局,推动将生态环境效益和污染排放清单纳入土地利用效率评估,协同提升空间产出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在腾退和改造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时,将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与腾退改造分级标准挂钩,推动提高产业发展空间的生态适配性。

  瞄准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集群 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是《决定》中颇受关注的一点,特别是要增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成都怎么干?

  “近年来,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获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氢能产业竞争力全国第4,光伏、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通威太阳能总投资200亿元的金堂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东方氢能产业园、中航锂电5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在积极招大引强的同时,成都还持续强链提能,实施“光伏10条”“氢能22条”等产业扶持政策,通威光伏电池片实现全球出货量第一,巴莫科技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百公里耗氢量全国最低,易态科技等9家绿色低碳服务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金堂获批国家能源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氢能无人机实现商用,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3万辆,位列非限购城市第一。

  该负责人透露, 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治本转型提质、建链强链补链、集聚集成集约、专业精准高效上下功夫,其中将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即: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出台一套产业发展政策,成立一个招商专班,组建一个产业联盟,设立一个国有平台公司,建立一支产业基金,搭建一批创新平台,打造一批专业产业园区,召开一批会展论坛盛会,构建一套专家咨询跟踪研究机制。力争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亿级链主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同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支持绿色低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务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该负责人表示。

头条

推荐内容